秦楚网讯 通讯员谢洪 张强 蔡明坤报道: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闲庭信步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茯苓村李家营,青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黑化的沥青路面通到村民的家门口,各家各户门前的小花园姹紫嫣红,垃圾分类收集箱新颖别致;美丽的村庄前,3000亩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里,五彩斑斓的月季,此花未开尽,那花已吐艳,花团锦簇,开得热烈而奔放,好一幅“平畴沃野”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不少乡亲靠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吃上旅游饭
      村民王有福告诉笔者,以前乡亲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愁吃穿,如今大家伙是土地流转农博园,盖了新房存了款。说到自家新生活,老王更是滔滔不绝,“以前,家里种了12亩地,夫妻俩忙碌一年仅够吃喝。现在,我由村民变身‘上班族’,每月能拿1800元,年收入2万多元,媳妇务工能挣1万多元,流转了8亩土地收入4000元,每年旱涝保收纯收入在35000元以上。”
     “还不止呢,借着农博园这块宝地,不少乡亲靠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吃上旅游饭。”周围干活的村民乐呵呵地说。
      据悉,该公司从2014年底至今,已在习家店镇茯苓、陈家湾和马家院三个村交会处流转山场土地3000余亩,现已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已成为十堰市及周边地区观光旅游的新亮点。2018年,园区通过举办“三花节”、采摘节、“舞动农博园”等活动,立足园区优质美景,借助民俗文化表演等累计吸引游客15万余人,获得旅游经济收益500万元。40余家由贫困户开张的农家乐在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农博园区喜圆“致富梦”。
                                                                             500亩猕猴桃全面挂果,预计产值可达120余万元
     离开农博园,笔者又驱车前往杏花村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繁育基地。只见千亩猕猴桃枝繁叶茂,藤蔓下结满了一个个毛茸茸的“小家伙儿”,项目该负责人王杰正在忙着指导工人除草。他告诉笔者,经过2年多的精心培育和管理,已有500亩猕猴桃全面挂果,今年是第一个丰收年,预计产值可达120余万元。
     近年来,该镇将现代农业产业化和生态旅游扶贫有机结合,做好“农旅”相融这篇大文章,按照全域旅游化、景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在建好农博园、杏花村赏花游等观光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模式,以旅游产业带动猕猴桃、仁用杏、金桩堰贡米等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既有观赏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种植业,带动乡亲们脱贫增收。
                                                                                免费向周围的妇女传授产品缝制技术
     在该镇习家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棒球垒球扶贫作坊内,20余名妇女正在飞针走线认真缝制着垒球、棒球,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针脚密实均匀的成品就在这些妇女的巧手之下缝制完成了。
    “别看我们的扶贫作坊小,前段时间还上了中央媒体,姐妹们兴奋了好几天。”说起自己的作坊,负责人孙贵英乐开了花。她告诉笔者,自己和丈夫早年外出在福建务工时,掌握了垒球棒球缝制技术。2015年,为了方便在家照顾子女,她决心返乡创业,自己在集镇租了一间门面从事垒球棒球手工缝制,免费向周围的妇女传授产品缝制技术,现在,自家的小作坊内吸纳近80人从事垒球棒球加工。乡亲们不仅每天可以挣到40至80元不等的务工费用,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正做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据了解,在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之初,该镇党委政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易地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在集镇建设习家庄、石门安2个安置点,共安置1044户,3608人。为了解决好贫困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因地因村建设扶贫作坊、车间,就近就地吸纳贫困户务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实现了搬迁与产业“两同步”、挣钱与顾家“两不误”的目标。截至目前,全镇已建设“扶贫车间”37个,有效带动2000余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