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柑橘园

百喜岛风光

白龙泉古泉

记者 祝梦 实习生 李强 通讯员 张丁冬

苍绿的柑橘漫山遍野,炊烟缭绕的农家乐似珍珠撒播,青山碧水引来游人如织,乡镇居民皆是喜笑颜开……走进凉水河镇,时而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宁静,时而又有山水画卷的古典优雅,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凉水河镇党委、政府的努力坚持不懈和砥砺奋进。2015年,凉水河镇年总产值达到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500元,该镇党委、政府立足乡镇实际,坚持“绿色崛起”,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

举生态旗,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凉水河镇地处南水北调库区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上游,为做到既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又实现移民、贫困户和农民安稳致富,该镇坚持生态、经济“两手抓”,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建设,一方面努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最终把凉水河镇建成了经济发展、生态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镇,在该镇发展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力推行造林绿化,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近两年,凉水河镇重点抓手封山育林,以环库路为纽带在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完成人工造林3500亩,道路两侧及房前屋后植树造林10000余亩,“丹郧”路沿线村庄栽植各类绿化树30000余株。同时,加大环境整改力度,以集镇和农村村庄、移民集中安置点为核心,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圆满完成大坝核心区域网箱清理工作,2015年完成了大坝核心区域的网箱清理,目前正在对丹江至小太平洋水域、汉江主航道水域的网箱进行有序上岸清理;投资130万元购置扫路车、垃圾转运车,集镇主干道实现24小时保洁;投资600余万元完成了集镇沿河南北路人行道绿化,埋设排污涵管2600米,新建了一个日处理污水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保证流入水库的每一滴水都达标。

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凉水河镇物华天宝,山清水秀,该镇充分利用凉水河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与湖北乐门公司签订了沧浪海景区建设协议书,先后完成了百喜岛景区的初期建设,建成了景区大门和生态停车场,引进北京正元昌公司在江口橘乡建成了国际路亚垂钓基地,基地内有房车、集装箱房、露营等户外游乐设施;与武当双龙旅游公司签订了白龙观景区建设协议,将完成投资5000万元用于白龙观景区建设;正在启动的杨家湾武当寿橘园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如火如荼……这些景点的建成成为凉水河生态旅游靓丽的“名片”,既吸引游客“走进来”,拉动内需,又让凉水河形象“走出去”,打出品牌。

2015年,凉水河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白龙泉村与江口村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村,这标志着该镇生态建设已步入新台阶。 

风景优美的江口村付家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在建设中

北沟村颂福生态采摘园的红心火龙果苗

橘园

打攻坚战,托起困难群众致富梦

“扶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为打一场漂亮仗,全镇领导班子始终带着‘不拔穷根,绝不收兵’的勇气和魄力全身心的投入战斗,结合凉水镇的特点,立足发展特色产业,全方位,多角度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凉水河镇党委书记陈凯如是说。

2015年起,为让群众早日脱贫,找准自己的发展路子,该镇费尽心思,最终为贫民们铺就了一奔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立足产业优势,打造多种模式产业群,保证劳务技术输出。凉水镇区域优势明显,钟灵毓秀,膏腴千顷,素有“柑橘之乡”美誉。针对这一实际,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柑橘低产园改造,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努力发展银杏种植等新兴产业助力产业脱贫。同时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新发展农家乐50家,新发展电商15家。此外,该镇斥巨资鼓励农民发展传统养殖业,发放600万贷款鼓励村民自主创业。2016年,全镇完成低产园改造3150亩,柑橘成群结片,竞相妖娆,成为凉水河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保证贫困户充足的劳务技术输出,该镇积极引进技术,确保“一户一人一技能”,在全镇开展产业技术培训,组织贫困户培训14期共3000余人。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据介绍,截至2016年4月,凉水镇锁定启动了1680户的贫苦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房工程。在全镇启动的生态搬迁工作中,领导班子主动出击,集中安置点的规划选址、场平工作已相继完成,房屋建设全面启动。该镇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与产业基地相结合,目前,全镇建设完成或已动工的集中安置点多达50个,完成建房650户,正在施建房331户,实现了“建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贫民俱欢颜。”

落实“四双帮扶”,打造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全镇15个村,2829户贫困户,已实现了村村有包村单位,户户有包户干部。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凉水河镇要求各驻村干部要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为其出谋划策,让贫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不断增强群众脱贫信心。同时,该镇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村干部的带动作用,从抓好贫困村 “两委”班子建设入手,打造 “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让贫困户有信心,能放心。

培育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齐脱贫。为打破村民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局限性,该镇经过合理规划,潜心研究,最终决定着手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破解小农经济的瓶颈。根据凉水河镇的具体情况,领导班子最终决定,以柑橘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柑橘合作社,鼓励贫困户积极参加,最终打造了一种“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目前,凉水河镇已发展柑橘合作社30余家,带动40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走和谐路,绘就镇美民富新蓝图

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百姓幸福更需要和谐。近年来,凉水河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民生,致力打造和谐乡镇。

加强社会保障,让百姓安心。凉水镇共有农村低保383户428人,去年,该镇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0多万元,为4350名高龄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376万元。低保评定更加透明、公正,切实解决了困难户的面包问题,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

“扶上马”更要“送一程”,让百姓舒心。为让搬迁贫困户尽快适应新环境,找到发展新出路,凉水河领导班子在对扶贫搬迁贫困户稳步跟进,为他们提供坚实依靠。首先,完善了3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日常管理机制,抓好分配,确保人人有土地,家家有创收。同时培训转移移民劳动力501人,实施惠民项目18个。兑现移民现金直补5835人175万元,核实发放内安移民养老金4073人2035万元。

从贫困村里趟出致富路,从污水河里开辟清洁源,该镇党委书记陈凯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强”产业、“美”乡村、“保”平安,再绘镇美民富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