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故里展新颜
——竹溪县新洲镇“十二五”跨越发展纪略
 

水天一线

楠林晨曦

秦楚网 通讯员 高绍祥 张吉权

编者按:2011到2015年短短五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白驹过隙”,但十堰这五年却极不平凡。这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各级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科学谋划,积极作为,通力奋斗,全面开创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重大项目建设有了新突破,民生事业得到全面改善,百姓幸福指数有了新提升。值此“十二五”收官之际,为了总结经验,交流成果,展望未来,推动发展,本网将陆续推出“十二五”回眸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距离竹溪县城48公里的新洲镇,是竹溪县进入南部山区的门户乡镇,素有“楠木故里,五水归一”的美誉。该镇版图面积196平方公里,东邻竹山溢水、麻家渡镇,西接汇湾镇,南交兵营镇和竹山上庸镇,北连县河镇,全镇辖19个村,79个村民小组,现有5149户21255人。

“十二五”期间,新洲镇先后端回“湖北省民政工作先进乡镇”、“湖北省生育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十堰市平安乡镇”、“全市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和“全市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正是新洲镇克难勇进、奋力拼搏的写照。

回顾“十二五”,新洲镇在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周清月结”工作制为抓手,全镇上下团结一致、克难勇进、奋力拼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库区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事业百花齐放,库区发展风生水起,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崭新篇章。

周清月结工作日志

新洲党建现场会

——周清月结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为切实加强干部过程管理、提升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新洲镇结合实际,逐步推行“周清月结”工作法。“周清月结”即各支部对每周应开展落实的工作目标清晰、联系村干部每周对联系村工作进展落实情况清楚,镇党委对每月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评总结。具体为“三清三结”,“周清”是指镇、村干部对一周的工作做到“三清楚”,即上周完成的工作结果清楚、对存在的不足认识清楚、对下周的工作目标清楚;“月结”是指镇党委政府对村级每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三总结”,即按月对村级常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按季度对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全年对各村工作成效进行总结。

一是强化督办检查。镇党委统一制作《“周清月结”民情日志》,全体机关干部和村干部人手一册,要求详细记载一天的工作情况。班子成员和村主职干部的《民情日志》每周日由乡党委书记检查,一般干部的《民情日志》每周日由分管领导检查。每月初,向各村下发“周清月结”工作考评细则,月底组成专班对当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各村年终成绩取每月平均成绩。二是坚持三个例会。每周日晚七点召开全体机关干部会议,联系村领导汇报一周来工作开展情况;每周一各村由联系村领导主持召开村“两委”会议,总结上一周工作完成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安排本周工作。每月2日召开全镇“周清月结”工作例会,总结上月的工作情况,通报考评成绩,安排本月工作任务。三是严格奖惩兑现。年初,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周清月结”各项目标责任书,明确奖惩标准,所有奖惩严格与考评成绩挂钩,并严格按照目标责任书兑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周清月结”工作制的全面推行,使新洲镇的干部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转变,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周清月结”工作制就好比一个干部管理的“紧箍咒”,时刻为各项工作快速有效落实“保驾护航”。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一年来,镇党委全面加强党委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努力创建“勤政廉洁、执政为民”的镇党委班子,不断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抓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周清月结”抓党建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三严三实”和“双十星”争创活动,大力加强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镇域经济指标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2015年,全镇粮油总产持续攀升,人均粮油占有量同比增长15%,当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8480元,同比增长1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8000万。

——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规范。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采取“无规划不建设”严管方式,集镇及周边、中心村庄规划建设有序开展,符合镇域总体规划,4月,在全市召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会议上喜获“全市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在会上做典型发言。自去年6月启动撤乡建镇工作以来,在县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乡干部群众的积极参入下,建镇工作推进迅速,省、市民政局先后到镇实地考察,并先后于3月中旬和4月上旬批复我乡撤乡设镇请求,撤乡建镇获得成功,实现了新洲干部群众多年夙愿。

茶叶产业

楠木寨景区码头

——精准扶贫整镇推进基础牢实。一是精准扶贫组织领导配备到位。全镇在成立精准扶贫指挥部、设立专门办公室基础上,分片区成立3个作战分指挥部,组建19支精准扶贫工作队,统筹班子成员、机关干部镇直单位及村两委共计200余名同志,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二是精准扶贫“六个一批”规划到位。全镇以5个扶贫重点村精准扶贫为样板,按统一模式将扶贫脱贫项目结合“六个一批”规划到户,采取结对帮扶方式落实具体责任。5月底,5个重点村及14个非重点村精准扶贫规划已编制到位,以产业增收、安居工程和基础建设为重点,对扶贫项目建设效果、推进措施等详细进行了规划。三是金融扶贫助力产业增收。全镇抢抓春季农业生产节令,通过金融扶贫方式,大力引导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至11月底,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致富产业资金不足问题。通过金融扶贫机制激励,全镇形成了吴家湾魔芋种植村,新发、鲁溪沟、双龙、板凳岭、观音堂等养牛大村,累计养殖草牛1810头,其中大户87户583头;羊3460只,其中大户75户1260只;生猪17500头,其中大户107户986头。

——生态旅游产业风生水起。一是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以烂泥湾村千年楠木林和优美的库区环境为依托,全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实施以古楠木群为主的保护开发工程,建成相关配套设施,引导扶持发展农家乐8家。积极推进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按创建方案,已完成星级公厕、停车场、中心码头、道路标识等硬件建设,双龙漂流及王家树屋旅游节点项目招商顺利推进。今年,楠木寨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2万人。二是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做强。康溪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强管理,明确权属,理顺了关系,去冬今春放流鱼苗20万尾,实现捕捞及放养有序循环。所产库区鱼类,因品质优良,远销上海、武汉、重庆等现代都市。马家河片区楠木群淡水网箱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陆续扩大,合作社会员达60余家,整个库区水产养殖业已初具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格局。三是畜禽养殖扩品增量。通过精准扶贫金融创新贷款贴息支持及扶贫配套产业奖补政策带动,截止目前,在巩固壮大85户畜禽养殖大户基础上,上半年发展猪、牛、羊、鸡等养殖大户210户,进一步带动养殖大户规模,家庭农场及养殖(种植)合作社已由2014年的18家增至98家。

新洲集镇夜景

新洲中心福利院

——立体开发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一是全力发展库区养殖业。以5万余亩库面为依托,把库区经济定位为全乡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点,打造“万亩库区水产养殖带”。通过招商引资,让有经验、有实力、有技术的大养殖企业落户新洲,实施库区整体拦河散养,带动库区养殖业的发展。二是全力抓好特色产业。一方面把提高产业效益作为茶叶产业的重点,让茶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惠民产业。加强茶园管护和改造力度,新建高标准茶叶加工车间10个,积极与知名茶叶生产企业联姻,提高茶叶产值。同时组建合茶叶合作社,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拓宽茶叶销路。另一方面是把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来培植,在原有9500亩核桃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现有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全力打造核桃大乡。三是大力发展山场养殖。充分利用库区形成后的水域资源和广阔的山场优势,通过实施项目推动、政府引导和大户示范,大力发展牛、羊、猪、鸡等养殖业。实施政策鼓励和扶持,鼓励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通过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镇现有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90余家。

——“十三五”规划编制蓝图绘就。以“完善基础、做强产业、巩固生态、扩大规模、全面发展”为全镇“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谋划完善民生基础及社会事业建设。一是将群众行路、饮水、住房、用电、就医等作为保民生重点,提档升级新马、新洄85公里环库路和马家河至县河小田30公里水泥路,改造新马高山循环路22公里,延伸鲁溪沟、孟家渠等村通组达院水泥路60公里;启动紫金洞、吴家湾、鲁溪沟等村1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农户饮水不便问题;实施扶贫(生态)搬迁、危房改造、地灾治理等,通过集中及分散两种方式,解决2000余户安居问题。二是咬住生态产业不放松,强化全乡1.5万亩核桃管护和2.1万亩茶园改造,发挥核桃、茶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抓好以楠木寨景区、集镇周边美丽乡村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景区节点建设,完善码头,规划发展农家乐100家,提高旅游服务业收入。三是规划实施鲁溪沟、马家河、双龙等小流域治理及土地治理等生态巩固项目,保证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四是扩大绿色畜禽及水产养殖规模,利用草场、荒山及库面扩大绿色养殖规模,合理规划建设绿色产品加工车间,提高绿色产品附加值。五是对教育、卫生等社会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发挥最大带动作用,推进经济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到“十三五”末,镇域经济总收入达6.5亿元,其中生态旅游服务业收入达1.6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2000元,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2015年是新洲镇实施产业转型和“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开启之际,该镇将牢固树立“稳特增效、兴渔富民、旅游活乡”的发展战略,以产业扶持为导向、以生态旅游建设为重点,通过抢抓竹房城镇带片区建设契机,认真规划实施项目,以片区建设带动镇域大发展,努力形成“山上林果茶,水上鱼虾鸭,库区休闲度假”的产业格局,努力将新洲建成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强镇、山水园林新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幸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