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江 

  题记: 湖北竹溪县精准扶贫一大批党员干部走出机关,他们在竹溪县田间地头研究农村脱贫致富问题,他们与农村乡亲们齐坐一条板凳,促膝谈心,问需问计,共商发展,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智;一点一滴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融入基层化于民心,努力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到精做细。

  2015年12月18日,我被调回家乡竹溪县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从那一刻起,丰溪镇周家坝村精准扶贫的接力棒传到我的手中。我开始留意自己的精准扶贫联系户,思考该如何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帮扶老宋的责任在心中,感觉却很模糊

  县委对精准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竹溪县精准扶贫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竹溪县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竹溪县电商扶贫工作方案》等系列工作文件,要求县级领导带头深入联系乡镇、村和联系户家中,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推动脱贫目标早日实现。

  到县里工作一周后,我带领县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于2016年元旦到丰溪镇周家坝村,了解贫困户贫困原因、贫困现状,商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办法。周家坝村山场面积大,人口不多,发展药材生产及牛羊养殖很有基础,因户施策,群众一定能如期脱贫。我们对周家坝村如期脱贫很有信心。

  当我们顺着陡峭的山路来到联系户宋功生家时,却吃了“闭门羹”。老宋上山劳动去了,家里空无一人。在老宋家院里站了许久,听了村党支部书记向德富的介绍,我对老宋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

  住在半山腰里的老宋,有三间土墙房屋,石灰粉刷的外墙已经泛黄,房顶的瓦十分破旧。在山下,这样的居住条件已很少见了,山上条件好的村民都建起了楼房。

  站在门前远眺,除听到不时的鸟鸣,四周一片安静。看到顺着晒场边放置的大拇指粗的塑料水管,我十分不解。同行的村干部介绍,这是老宋家的自来水管。等了许久,也没见到老宋。带着几分遗憾离开老宋家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见到老宋,帮扶老宋早日脱贫。

  感怀一:因户施策,前提是要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情况,知道贫困户的所思所盼,才能实现脱贫目标,让人民群众满意。

  想方设法走近老宋,做到与他感同身受

  一场冬雪,让丰溪镇周家坝村披上了银装。1月19日下午,我带着扶贫工作队沿着蜿蜒的山路,再次来到“亲戚”宋功生家时,已是雪花纷飞的黄昏。第二次登门,我和扶贫工作队员的想法是,自掏腰包吃住在老宋家,和他及附近的党员干部谈谈,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在宋功生家,我们与老宋围在火炉边聊起他家里的情况。他穿得很单薄,中等个头,人也很瘦,虽只有61岁,但看起来却是70岁的样子。一家三代分居,只有春节才团聚。老宋是家里的顶梁柱,靠种5亩多旱地、1亩水田维持生计。农忙之余,他打零工贴补家用。

  2014年10月,老宋在丰溪镇下坝村修泄洪渠,挑砂浆时,一脚踩断木板桥掉进渠沟里,左手腕骨折,至今不能负重,2000元医疗补偿款还没领。祸不单行,他儿子2015年9月在北京建筑公司务工,右脚后跟负伤,至今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老宋的女儿宋明艳2011年上大学,老宋东借西凑,才凑够女儿上学的学费。四年里,他家支出10多万元,至今有女儿的2万多元助学贷款没还。

  三间老瓦房年久没钱修,遇到天旱山上吃水困难,年满60岁可以领的养老金还没有开始领……

  听完老宋的讲述,明白了在他心里有一个脱贫的梦想,具体分为修房、通自来水,领取养老金,早日还清贷款。

  丰溪镇党委书记熊涛了解到老宋的情况后,表示尽快督促施工单位把2000元医疗补偿款交给老宋。周家坝村集中供水项目正在建设,二期工程今年将覆盖老宋家,7月底将解决老宋家吃水难的问题。老宋的房屋已纳入危房改造计划,将给予资金支持。老宋领取养老金的事,已安排丰溪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涛核实。

  向德富给老宋分析,鼓励他种四五亩魔芋,养200只土鸡,喂三四头猪。一年下来,应该有四五万元收入,可还清欠的账。

  听了大家的话,老宋终于有些开心了。到20:30吃饭时,从不喝酒的老宋拿出了酒,举起酒杯要感谢大家的支持。

  看着老宋开心,老宋的妻子说:“今天,老宋就跟过年一样开心啊!”大家都笑了。

  感怀二:脱贫路上,老宋忧虑已久的四个心结,让我感到农民生活的不易。扶贫不是简单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更需要工作队沉下来、静下心、俯下身,从解决贫困户的现实问题入手,坚定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扫清脱贫路上的障碍。

  帮助老宋解决了难题,还要让他过得舒心

  雪还在下。夜深了,老宋屋里的灯都熄了,四周一片安静。

  晚上,老宋把儿子的床、女儿的床收拾了一下让我们4位同志住,虽然被褥有些陈旧,却十分干净。我和扶贫工作队员小熊挤在一个小床上,回想着晚上与老宋家附近的老党员、老村干部的谈话,我睡意全无。

  “现在农村留不住人,条件跟不上,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城里奔。”

  “村里的小学都撤并了,儿女都到集镇上租房子住,照顾小孩读书,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白天干农活、晚上做家务,山上电视信号也不行,生活很乏味。”

  ……

  夜深人静,我认真思考:农村发展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农村留守老人们面对大山,面对信息化,面对城镇化,怎么让他们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怎么让他们能在温饱之后,精神生活同步小康?怎么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收入?

  “美丽乡村正在规划建设,异地搬迁政策落实,水电路通达、光纤入户,相信一定会让年轻人留下来、记得住乡愁。” “要利用周家坝的山场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纯天然无公害药材,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回想着大家交流的话语,我慢慢进入梦乡。

  感怀三:夜宿农家,为精准扶贫添柴加火,让致富希望萌生,让责任更加牢记于心。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要让乡亲们共享发展成果,就必须留住新生一代,引导他们在家乡创业,推进创业扶贫,贫困村才能实现持续脱贫,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