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通讯员 李凡 李芳萍 报道:今年以来,丹江口市龙山镇党委、政府把乡村振兴战略与决战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两为主两加强”总体发展思路,面对年初两场大雪冻害,主导产业柑桔产业元气大伤的不利局面,立足实际,理清思路,发挥优势,积极主动找路、拓路、引路,全镇上下战天斗地,生产自救、恢复重建,开阔视野、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康庄大道”,为2018年全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规划找对路
      以镇为面、以村为片、以户为点,通过选产业、抓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一是当年增收见效快。该镇立足气候、土壤等特点,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西瓜、芝麻等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作物,让贫困户能在短期内实现增收。七里沟、彭家河、彭家沟、土台等村种植生态西瓜6000余亩,基本达到贫困户户均1亩。二是持续发力后劲足。农业为天下之本,柑桔为龙山之本。为帮助贫困户持续增收,确保2018年柑桔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增收,该镇邀请市农业局专业人员携同镇农技中心专业人员,开展农技培训35场次,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次,目前受冻害桔园85%已得到管护,初步恢复。三是市场导向前景好。坚持“旅游+”的扶贫思路,以“龙山宝塔”为核心的全域旅游规划建设逐步推进,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一轴六点”和“一心两苑”旅游路线逐步成形,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凸显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4月28日,“龙山烟雨”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怀乡望远、雲水无涯光景平台落成暨丹江口市文学创作、写生、摄影、露营基地挂牌仪式在该镇龙山咀村圆满举办,张建新、郑朝阳、杨启国等知名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500余人云集于此,预示着该镇生态文化旅游方兴未艾、前景可期。
                多方联动拓宽路
       种植、养殖和务工是全镇群众增收的“三驾马车”。但是,一方面目前正处于原有主导产业水产养殖要转型、柑桔种植要振兴,新兴产业旅游观光、生态种植块头小、后劲弱的“阵痛期”。另一方面,柑桔冻害严重。面对内忧外患,该镇内引外联、想法设法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未脱贫人口能脱贫。

     

      一是当好“娘家人”。该镇多次组织企业来镇招聘,为用工单位与贫困户搭桥牵线,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有一个务工人员,稳定务工经济。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各类招聘会6场,全镇共输出劳务人员4448人,其中镇内务工2000余人。二是打好“感情牌”。该镇注重用活用好人力资源,积极落实“三乡”战略,把鼓励支持返乡下乡创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通过召开座谈会、推介会、恳谈会等形式,激发浓厚亲情,号召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同时,进一步加强返乡创业指导、舆论宣传支持和公共服务保障,逐渐形成“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良性循环。龙山沟村史俊等十几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纷纷回乡“二次创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真诚回报桑梓。三是用好“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型市场主体就是农业发展的“火车头”。世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军是朝阳沟村一名普通党员,多年在外从事养殖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了世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今年新增葡萄30亩,优质黄桃50亩,新增黄牛60头,预计合作社今年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入社的贫困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像世洋和陈军一样的合作社、能人大户该镇有近百家(户),带动了14个村1500多户贫困户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力入股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找准模式引好路
      一是定向订单帮一把。该镇积极启动“千企帮千村”行动,主动协调对接,召开镇、村、企三方座谈会,探讨发展规划。彭家沟村帮扶企业冉冉食品公司给村免费提供20斤辣椒王种子,由贫困户种植,企业负责后期收购。同时企业与村合办种养殖业,助推产业发展,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二是借力还力带一批。白果树沟村成立旺源合作社,着重打造精品脐橙1000多亩。吸纳100户左右农户入社,其中贫困户约70户。合作社按照“六个统一”的原则进行经营,即统一品种、统一修剪、统一施肥、统一培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弥补农户的技术和管理缺陷,预计户均可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抱团取暖送一程。龙山咀村将沧浪艺苑发包给红云果品合作社,将千亩脐橙基地、沧浪艺苑、龙山宝塔三点连线,通过强化宣传、组织技能培训等措施,将分散经营的农家乐、民宿等资源整合到一起,扩大规模效应,提高旅游接待水平,逐步打造美丽乡村游新亮点,走“旅游+”模式,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