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家店农博园三花节
秦楚网讯 通讯员 顾珊 张强 蔡明坤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近年来,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动力,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和脱贫增收支柱产业,积极谋划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激发了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龙头企业带动脱贫致富

 

火爆乡村游
      盛夏八月,走进习家店镇茯苓村李家营,红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黑化的沥青路面通到村民的家门口,各家各户门前的小花园姹紫嫣红,垃圾分类收集箱新颖别致;美丽的村庄前,3000亩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里,紫色的薰衣草花海随风摇曳,浪漫梦幻;五彩斑斓的月季,此花未开尽,那花已吐艳;火红的紫薇花一朵挨着一朵,花团锦簇,开得热烈而奔放,好一幅“平畴沃野”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村民王有福告诉笔者,以前乡亲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愁吃穿,如今大家伙是土地流转农博园,盖了新房存了款。说到自家新生活,老王更是滔滔不绝,“以前,家里种了12亩地,夫妻俩忙碌一年仅够吃喝。现在,我由村民变身‘上班族’,每月能拿1800元,年收入2万多元,媳妇务工能挣1万多元,流转了8亩土地收入4000元,每年旱涝保收纯收入在35000元以上。”
     “还不止呢,借着农博园这块宝地,不少乡亲靠开农家乐、卖土特产吃上旅游饭,收入比以往翻了几番。”周围干活的村民乐呵呵地说。
      据悉,该公司从2014年底至今,已在习家店镇茯苓、陈家湾和马家院三个村交汇处流转山场土地3000余亩,现已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已成为十堰市及周边地区观光旅游的新亮点。从2017年开始,园区每年举办“三花节”、采摘节、“舞动农博园”等活动,立足园区美景,借助民俗文化表演、泼水节、世界旅游小姐海选赛、摄影大赛等累计吸引游客15万余人,获得旅游经济收益500万元。
                                                                                                                     科技下乡引领产业发展
     八月的大柏河水库,群山环抱,碧水如玉,汩汩清流缓缓流淌,滋润着坝下的千亩沃野。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内,600余亩猕猴桃枝繁叶茂,藤蔓上一串串毛茸茸、如拳头般大小的猕猴桃簇拥在一起,密密匝匝,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基地内,该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博士王杰正在忙着指导工人剪枝、施肥。他告诉笔者,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基地种植的600余亩猕猴桃已全面挂果,亩产400斤,预计9月中旬可以成熟上市,产值可达120余万元。再过两年,基地种植的猕猴桃将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亩均纯收入将超过10000元。
     据了解,该基地建设以来,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拥有当地固定劳务人员50人,吸纳50余名贫困户入社,让贫困户优先享受用工、培训等优惠,已累计支出劳务费120万元,贫困户打工人均年收入1.2万元。同时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服务团队免费向百姓提供优质品种和技术,带动全镇农户积极发展猕猴桃产业,现已向周边辐射发展400余亩,形成千亩猕猴桃产业。预计3年内全镇可发展3000亩猕猴桃,地方群众脱贫增收又多了条新路子。
                                                                                                                 订单农业保障产销两旺

订单南瓜产销两旺
      “老板直接上门收购,完全不愁销路,真是太方便了。”近日,笔者在习家店镇各大订单南瓜集中收购点看到,一辆辆满载南瓜的车辆停满了院场,种植户们排着长队将一车车金黄的南瓜过磅、装车,一派丰收的景象。
      小茯苓村的刘延坤,全家8口人,母亲余相连患有冠心病、中风,妻子患有慢性病,三个女儿在外打零工,家庭贫困,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早日脱贫致富,刘延坤今年种了12亩高糖南瓜套种甜玉米。问起今年的收入,他给笔者算了一笔细账,12亩甜玉米,每亩均收800斤,每斤卖6毛钱,毛收入5760元;12亩南瓜,每亩均收5000斤,每斤卖3毛钱,毛收入18000元。除去人工、化肥和种苗支出,刘延坤今年依靠订单产业赚了近20000元。
     为拓宽百姓致富增收渠道,今年以来,习家店镇立足产业扶贫,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河南淅川县利民特色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高糖南瓜5000亩,套种甜玉米1000亩。由合作社与村委会、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并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销售,带动全镇12个村2315户贫困户通过订单农业致富增收。
                                                                                                           扶贫车间实现门前就业

扶贫作坊实现家门口就业
      走进习家店镇习家庄垒球棒球扶贫手工作坊,20余名妇女正在飞针走线认真地缝制着垒球、棒球,虽然之前从未见过垒球、棒球,更不知道该怎么打,但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针脚密实均匀的垒球、棒球成品就在这些妇女的巧手之下缝制完成了。
     “在这里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自由,有时间了来这里干点手工活,和姐妹们聊聊天,还可以把孩子带过来照顾,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五六十块钱。”说起在这里务工,贫困户戚应芬很是满意。
      家住塘寨沟村的戚应芬于2017年7月搬进了现在居住的习家庄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虽然由村民一跃成为市民,享受着城镇生活的便利,但是当了半辈子农民的戚应芬却在集镇上“失业”了,由于需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时间十分零散,戚应芬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自从集镇安置点建起了垒球棒球手工作坊,戚应芬每天忙完家务之后,可以步行来到这里上班,不仅工作较为轻松,而且时间完全自由,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习家店镇充分利用返乡能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围绕“种植、养殖、加工”精准创建“扶贫车间”37个,以“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行模式,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