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记者 吴守泉 通讯员 张家国 陈迪燚

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流传着一句话:“不出正月都是年,走亲访友相聚欢”。而今年春节,在六里坪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田野上,有一批摘穷帽奔小康的推动者。鸡年显出新时尚,过节大家不再呆在家里吃吃喝喝,打牌娱乐,而是走出家门,种蔬菜、搞养殖、栽树苗,把一个“闲正月”变成了“忙正月”,在希望的田野里,“年味”与往年相比有明显不同。

郑加政:规模养殖早脱贫

正月初七,来给油坊坪村二组村民郑加政拜年的亲戚们没想到,他们吃饭前不是打牌、下棋,而是帮郑加政搬砖砌鸡舍,整修鸡场。郑加政因家里缺技术、缺劳力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在远离居民区的高山顶上建起了一个养鸡场,现已发展蛋鸡6000余只,靠当“鸡司令”走向脱贫致富路。去年,他家靠养鸡人均收入1.6万元,被六里坪镇扶贫攻坚指挥部评选为“脱贫模范户”,并且搬进了新建的生态搬迁安置点砖混房屋。

今年64岁的郑加政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对生态环保有自己的见识。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就近建鸡场,而到那么远的高山养鸡?他说:“鸡多,鸡粪就多,未及时处理的鸡粪和臭味,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破坏了美丽的生态,搞不好还会与周边村民闹矛盾,我不能因为养鸡伤害了更多村民的利益。把鸡场建在山上有更多的好处,在林下养殖,空气质量好,鸡少传瘟,生态共生,绿色环保,互为补充,鸡粪通过无公害化处理成为有机生物肥后,不会污染空气,而且影响乡邻关系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今年春节虽然忙,但看到满舍的土鸡,我心里高兴啊!”郑加政兴奋地说。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在鸡多肥料多的有利条件下,再发展2亩无公害蔬菜园,走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之路。

吴国江:修建大棚育蔬菜

正月初八一大早,家住狮子沟村1组的吴国江来到他承包的蔬菜大棚忙活起来,为春播做准备。吴国江告诉记者,作为村里一个建档立卡户,去年他承包了村里蔬菜大棚13个,种植黄瓜、青椒、芹菜、紫菜、小白菜等品种,全家6口人平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成为全村首个“脱贫模范户”。“一年之计在于春,搞晚了,我又要落伍了,人勤地生财,能跟人家赛种田,不跟人家赛过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生穷。坐吃山空,等着向政府要救济,不如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活动活动三分财。“这是吴国江面对记者讲的让人难忘的几句话。

今年54岁的吴国江患有严重的慢性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在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凭着他的勤劳和胆识,由开始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温棚规模种植,收入逐年增加,成为闻名乡里的勤劳致富带头人。

种菜人要勤快,种菜光凭吃苦不行,还得懂科技、善管理。于是,他主动找到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求教,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一边钻研学问,一边结合田间实践,不断探索摸索,及时总结经验,终于掌握了温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并与新合作超市签订了供销合同,他种菜收入达到4.8万元以上。

今年春节,吴国江在走亲访友的同时,特意考察了十堰城区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当得知收益不错后,他坚定了信心,决定今年依托蔬菜大棚发展绿色食品采摘观赏园,吸引更多城里人来这里体验收获的喜悦。

彭桂华:早早种上致富树

往年,六里坪镇村民常常是领到任务后才开始春季植树移苗。正月初六(2月5日),记者却在位于六里坪村高高的垛子寨看到该村彭桂华一家正忙着抢墒载种柿树、油桃、樱桃等果树苗,面积达100多亩。

今年55岁的彭桂华正带着丈夫和儿子在她的房前屋后和承包的山场里栽植优质新品种果树。她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全家是守着‘金山’没饭吃,种着几亩薄地混个肚儿圆。前年,精准扶贫开发,她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队帮扶干部动员她家利用山场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果树种植脱贫产业,并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而且还住上了砖混新房。在镇扶贫攻坚指挥部补助的种植、养殖扶助资金支持下,10余亩柑橘喜获丰收。

彭桂华一家三口用滚雪球的办法,几年下来发展养殖生猪100多头,羊30多只,鸡鹅150余只,蜜蜂15箱。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人勤劳就能早日脱贫。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脱贫产业步伐,让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绿色脱贫产业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六里坪镇统筹兼顾,出台脱贫产业补助扶持政策,鼓励贫困户念好“生态经”,唱好“林果戏”,打好“有机牌”,让贫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增收受益,以“绿满六里坪”、“生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鼓励群众植树造林绿化、栽种优质果树,按照“谁投入谁所有,谁开发谁补助”的原则,调动群众的种植积极性,真正使“青山绿水”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