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黄勤 实习生 李强 通讯员 刘堂清 报道:丹江口市凉水河镇距丹江大坝3公里,被丹江口水库包围成一座半岛,是全市唯一个汉江和丹江同时穿过的乡镇,也是丹江口水库东端第一镇,被誉为丹江口城区后花园。镇域面积242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总人口26877人。境内岛屿和半岛数量众多,库岸线长达200余公里,是全市库岸线最长的乡镇。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凉水河镇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三年攻坚,五年共同奔小康”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驻村帮扶,积极创新方式发展产业,全力以赴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看五定” 精确认定
  凉水河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48户,9485人,贫困发生率接近30%。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建房户锁定1764户5734人,2016年计划减贫3400人。完成易地搬迁建房1090户3919人。结合镇情村情,该镇编制了镇村两级精准扶贫两级规划,通过看底数是否清楚,定对象;看穷根是否找准,定分类;看目标是否明确,定计划;看对策是否精准,定措施;看帮扶是否落实,定责任,将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分解到村到户到人。全镇驻村15支工作队,一百余名工作队员,采取“1+N”的方法,分年接续帮扶任务,确保当年脱贫的村和户实现帮扶全覆盖。围绕“三大战略”,实施“四双帮扶”,按照“五个一批(开发脱贫一批、扶贫搬迁一批、扶智脱贫一批、保障供养一批、医疗救助一批)”的要求,拟定“三年整体脱贫,五年同步奔小康”的脱贫攻坚计划,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截至10月下旬,该镇已完成易地搬迁建房1035户3721人,实施帮扶项目8个,为贫困户解决问题1.2万件,年底将有2024户5801人实现脱贫。
  产业发展  精准施策
  要使贫困户早日脱掉脱贫帽子,产业发展是永续动力。凉水河镇根据各村产业规模和实际,注重编制和扶持各村特色精品农业项目,将环库路、丹郧路沿线打造成汉江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带。柑橘产业是兼顾保护生态和促进库区群众增收致富的理想产业,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变原来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为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每亩产出率,从而提升柑橘效益。该镇江口村贫困户张永江自有桔园6亩,80%的桔树树龄都在10年以上,由于树龄老化,柑橘每年产量都在下降。自从参加镇柑橘服务中心举办的桔树疏枝嫁接改良培训班后,从2014年起对自家的桔树进行了改良,经过改良后每年增收5000余元。2016年全镇新栽柑橘260亩,完成低产园改造3150亩,养殖业增加养猪630头、牛430头、羊600只、鸡57500只。近年来,农村土特产很受城镇居民欢迎,该镇瞄准这一际遇,利用资源优势在全镇大力推广桔园养鸡模式。汉江村紧邻丹江口水库,山场面积大,家家户户都有桔园,该村党员干部每人包保3至5户贫困户,采取“党员干部+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引导全村群众发展养殖产业。环库路建成通车后,极大地改善了库区群众交通出行,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外地观光游客。一批农家乐应运而生,为观光游客提供吃住玩便利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环库路穿过该镇五个村,共开办农家乐72家,带动贫困群众就业200余人。
  易地建房  精细管理
  在扶贫重点村汉江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绿树掩映中,红瓦白墙建筑一字型排列,与周围的绿色桔园相映成画。该村五组的王忠先是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受益者之一,去年年底房子建成后即搬进新居。10月20日,在他家门前看到,老两口正将刚采摘的一袋袋柑橘往屋里存放。和其他村民一样,房子盖起只掏了两万多元,不够的部分都是国家补贴。凉水河镇根据群众意愿,结合地域特点,随湾就势,本着集中连片,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实行集中安置与插花安置相结合,在全镇规划38个集中安置点。在集中安置建设伊始,该镇把易地搬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严把基本农田保护线,严守面积不超越红线,严守举债建房红线,严守建新必须拆旧红线,始终把牢选址、规划关。以挪穷窝置富业为目标,组建工作专班,每一个安置点都要实地踏勘,精确选址。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按时间节点完成建房任务,让贫困户早日“安居”。凉水河镇结合镇域村多人多异地搬迁安置点多等实际,按照“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目标”的原则,整合市、镇、村帮扶力量,组建了由镇领导班子共同参与的安置点建设督导专班,指导在一线、督办在一线。涉及建房质量、施工安全、群众诉求、矛盾化解等方面,工作专班明确到人各管一块,精细化管理,确保不出问题。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建房任务完成情况一周一督办,半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倒排工期,细化节点,抢晴天战雨天,全镇各安置点建设进度与日递增,安置房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全镇重点培植以柑橘、蔬菜、苗木、生态采摘园为主的农业特色基地2万余亩,发展桔园养鸡(千只以上)12家,扶持组建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42家,培训电商人才45人,新增电商网点5个,实行医疗救助达4820人次,24万余元,对贫困户在校生进行教育补助192人次,111000元,贫困户贴息贷款2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