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举办了两届的郁金香文化旅游节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古镇文化成为黄龙镇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

  “车厘子口感好,价格可观,明年就能见效益了。”8月12日上午11时许,张湾区黄龙镇回龙村千亩樱桃园内,村支书刘绍廷满面汗水,双手不停地修枝、打芽。看着一棵棵果树长势喜人,刘绍廷对全村脱贫充满信心。

  回龙村的精准扶贫路径只是黄龙镇脱贫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一定能带领全镇老百姓走上致富路。”当日中午1时许,黄龙镇党委书记许庆一顾不上疲劳,埋头在办公室研究着相关脱贫文件。是什么让全镇党群上下一心、底气十足?该镇的脱贫良方是什么?记者实地探访带回了详实的答案。

  ■文、图/记者 李寅 通讯员 孔令锐

  旅游扶贫

  家门口搞旅游,村民收入可观

  8月13日是周六,黄龙镇斤坪村四组村民刘健杰在家中的咖啡店忙个不停。“每到周末,我家的两个包间、三张休闲桌、四个卡座都不够用,客人走一拨来一拨。”刘健杰说,这一切变化都要归功于该村生态农业示范园,把城区的游客都带到了村里来。

  人忙了,收入自然就可观。刘健杰高兴地告诉记者,平时每个周末毛收入有四五千元,园区一年4个节,单一个郁金香文化旅游节都要净赚两三万元。一年下来,除掉开支,能净挣五六万元。“前些年种地,这个收入是不敢想的。”刘健杰说,他家有1.27亩菜地,前几年种菜起早贪黑,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后来把菜地给别人种,他们一家人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外出打工。

  从2013年开始,随着黄龙生态旅游区开建,村民头脑开始变活了。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经营农家旅馆、风情客栈、停车场,刘健杰则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目——咖啡店。

  黄龙镇斤坪村位于316国道沿线,处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全村7个村民小组,363户、13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41人。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十堰益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斤坪村流转土地386亩,建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旅游扶贫产业。

  生态园采取农商合作和土地流转等方式,主动吸纳流转土地的215户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实行土地作价入股、保底分红。合同约定,合作社以每亩每年700元支付农民租金,同时按2300元每年每亩对农民进行保底分红。也就是说,就算农民坐在家里,每亩地一年也有3000元纯收入。此外,对流转土地的农民优先安排到园区务工,每天可挣80元至100元。斤坪村五组42岁的余荣娥,在生态园养花,一年纯收入近两万元。目前像余荣娥这样入园工作的贫困户有36人,有的搞技术,有的当保安、做管护、打扫卫生。

  科技园计划投资2.2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1.6亿元,自2014年10月陆续对外开放接待客人以来,吸引赏花游客16万人次,带动周边乡村游5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斤坪村周边农户目前发展农家旅馆13家,其中6家成功加盟十堰美食窝窝团,实现网上订餐业务。去年3月28日至4月18日郁金香文化旅游节期间,园区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超高的人气使得农家乐出现了一座难求的局面,户均实现旅游纯收入6.5万元以上。

  “围绕吃住行游购乐发展生态旅游,长期持续性带动百姓脱贫。”黄龙镇党委书记许庆一表示,黄龙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鲍湾草莓采摘园的相继建成,加之黄龙古镇文化游、电厂生态观光游、黄龙大坝水上游的金字招牌,使黄龙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真正热起来、持续火起来,来黄龙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接下来该镇要围绕旅游加快配套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乐的问题,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

  产业扶贫

  荒山变果园,增收在眼前

  眼下,黄龙镇回龙村上千亩的荒山上出现了和以往不一样的绿,一棵棵大樱桃树正在茁壮成长。“今年有少数挂果了,明年就能有收益了。”带头干活的55岁村支书刘绍廷说,这些漫山栽种的果树俗称大樱桃,本名叫车厘子,源自美国,比本地樱桃口感好,“我们村之所以把种植车厘子作为扶贫项目,是因为它市场前景好,价钱高,回报快。”

  回龙村是黄龙镇最偏远的村庄,与郧阳区交界,山大人稀,5个村民小组扶贫对象有41户、118人。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去年,回龙村村委会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研究决定,流转农民已荒芜废弃的上千亩土地,搞经济林。八成栽种车厘子,两成栽种猕猴桃。

  消息传出,农民纷纷表示支持。道理很简单:土地撂荒分文不值,村里流转,每亩每年能坐收几百元,还能在家门口打点工。

  村民虽支持,村委会却一时犯了愁:发展这么大的产业,钱从哪儿来?刘绍廷和村委会班子成员果断决定:把村里承包工程积攒的50多万元拿来用,不够再借、再向上争取。

  说干就干。去年冬天,施工机械进场,回龙村从一组到五组的荒地被平整出来。春节一过,刘绍廷赶到西安买回14000多棵车厘子树栽下。树苗买回来后,村里45岁的妇女陈映仙决定今年不再外出打工了。她说,留在村里种树,每天可挣70元,钱挣了,家也照顾了。

  刘绍廷说,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现在每天都有几十名贫困户村民在村里打工,等到明年人均两亩果林成型后,相信留在村里打工的人更多。等小苗成熟,每亩果林的纯收入能过万元。到那个时候,何愁贫困户不脱贫?

  回龙村的脱贫致富路只是黄龙镇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优化特色产业布局调整,采取“一片一品一色”发展模式。镇东以建设斤坪美丽乡村、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城郊休闲旅游,培育双丰、李家湾、东湾、黄龙滩等村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镇西以鲍湾、回龙等村500亩农事体验采摘基地和舒家等村千亩高端苗木花卉基地,沟岔以青石、大沟、狮子沟村2000亩生态茶叶(油茶)基地,朱庄、堰石等村特色养殖为载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培育黄龙乡村旅游富民产业,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的扶贫开发之路,通过延伸农业和旅游产业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易地搬迁扶贫

  搬进新楼房,村民笑开颜

  谈起易地扶贫搬迁,黄龙镇双丰村村民个个充满感激。“为了帮助村民脱贫,我们实施了整体搬迁安置。”许庆一说,搬迁后怎样帮助村民们长期、有效脱贫成了首要问题。为此,该镇抓住特色蔬菜种植,在该村建立大型蔬菜合作社,建成一座蔬菜冻库,搭建农村电商平台,注册了无公害蔬菜品牌。“仅城区一家大型公司,每天都要从这里购买5000元的蔬菜。”许庆一说,以前该村不少村民都种菜,但价格低廉,蔬菜合作社成立后,通过传统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在淡季每斤蔬菜能多卖几毛钱。一年下来,每户就能增收3000元到5000元。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实现脱贫,黄龙镇通过培植特色主导产业,巩固壮大无公害蔬菜产业,以斤坪、双丰、李家湾、东湾、黄龙滩等蔬菜专业村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新品种,做大无公害蔬菜品牌。同时,引进产业大户流转闲置土地,解决贫困户就地务工增收问题。巩固已建成的青石村、狮子沟村1200亩油茶基地,舒家村500亩花卉基地,大沟村600亩茶叶基地,鲍湾、回龙村500亩草莓采摘基地,朱庄村300亩核桃、蓝莓基地。另外通过推广订单农业,以朱庄村、狮子沟村、代家村为点,在全镇范围内发展订单蔬菜600亩,确保贫困户增收。

  镇党委、政府郑重承诺,新的一年,黄龙镇将以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合力建设“一核两翼五游区”,以政府为主导、以开发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黄龙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和农业信息化示范区为两翼,逐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加大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力度,将黄龙镇全力建设为古镇文化、农业观光、科技生态、湖岛水景、休闲养老五大特色旅游区于一体的城郊旅游综合体和全省旅游品牌景区。同时,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实现黄龙镇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